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

佛山祖廟
祖廟原名北帝廟,建於北宋元豐年 (1078-1085年),因建於佛山鎮諸廟之首,所以稱為祖廟。古代佛山北帝為祖,故最初的祖廟亦叫“祖堂”。宋代祖廟初建時規模很小,及至元末,更被起義軍焚毀。明代洪武五年(1372年)重建。明代景泰年間,黃蕭養農民起義兵進政佛山,被梁廣、霍佛兒等組織的“忠義兵”聯同清軍所擊敗。梁、霍等人後於奏表內提出當時北帝如何顯靈退敵。北帝廟遂被敕封為“靈應祠”,因而大興土木。以後,歷史上曾作二十多次重修擴建,其中兩次較大規模的,在明朝崇禎十四年(1641年),發揮了明代木構建築的特色,對殿堂斗拱力修飾。另清光緒二十五年(1899年),匯集清代建築裝飾藝術的精華,大加木雕、磚雕、石雕、陶塑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藝術裝飾,使祖廟更為壯觀。1958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由佛山市博物館管理。
祖廟除本身的文物價值外,廟內的建築裝飾如陶塑瓦脊、磚雕、木雕等都是具特色的文物。當中石灣制的瓦脊公仔,更見地方特色。祖廟的陶塑瓦脊共六條,分別裝置在三門、前殿、前殿兩廊、大殿、慶真樓的屋頂上,為光緒二十五(1899 年)大修時所增設。公仔的造型及內容多取材自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,如姜子牙封神、郭子儀祝壽、哪吒鬧海、瑤池祝壽、穆桂英掛帥等。均出產自當時的名制陶工藝家,制作精巧,人物塑造生動,至今光彩依然。
資料來源:http://www2.hkedcity.net/sch_files/a/cwc/cwc-lnmy/public_html/zh/bf03.ht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